【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. 出自《中庸》还是《礼记》】在学习中国古代经典时,常会遇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,比如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这句话看似熟悉,但很多人对其出处并不清楚。那么,这句话到底出自《中庸》还是《礼记》呢?本文将通过总结与对比的方式,明确其来源。
一、
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是儒家思想中关于学习方法的重要论述,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五个步骤:广泛学习、深入提问、谨慎思考、清晰辨别、切实实践。这句话虽然广为流传,但其出处并非《中庸》,而是出自《礼记》中的《大学》篇。
《中庸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主要讲的是“中庸之道”,即不偏不倚、恰到好处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;而《礼记》则是一部记录古代礼仪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典籍,其中包含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礼运》等篇章。因此,“博学之……”这一句属于《礼记·大学》的内容,而非《中庸》。
二、表格对比
项目 | 《中庸》 | 《礼记》 |
出处 | 《中庸》 | 《礼记·大学》 |
内容主题 | 讲述“中庸之道”,强调适度、平衡 | 强调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理念 |
核心思想 | 处事不偏不倚,追求和谐 | 注重道德修养与社会秩序 |
包含句子 | 无“博学之……” | 包含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 |
著作性质 | 儒家经典之一 | 古代礼仪制度与思想的汇编 |
三、结语
综上所述,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这句话出自《礼记·大学》,而非《中庸》。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文的出处与内涵,避免混淆经典文献。在学习传统文化时,准确的出处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脉络,也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与学术严谨性。